4/04/2007

温暖的雨夜

故人相问,冰心玉壶。很久了,和我的那帮兄弟们没有联系了。心里的挂念却是不断。
老王、可可、老大、老二、妖怪、小胖,悠悠,你们可都还好?
这儿傍晚的时候下雨了,不大,有风,飘摇的雨中送她回家来,就忽然想起了你们来。
想到老王走的时候我在Taxi后座中泪流满面,想到我们“漂三叶”时我输了整整一条烟,想到千禧年的那一个夜晚那一壶老酒,想到我们对“公鸡”的嘲笑,想到我舍友的床帘,想到“安红”,想到男研究生、女研究生、男本科生、女专科生大家挤在一个楼层的那段美好时光。想到可可常去刷牙,一天三到N次,因为那个女生外号“洗衣机”,想到他后来的网恋,想到妖怪看《天使爱美丽》后忧郁的心情,想到神秘的悠悠他神鬼莫测的爱情罗曼史,想到老王和小钱风雨漫长的恋爱历程,最后还是无疾而终,令人黯然。
而现在,可可在北大坚持他的理想,老王在上海学习为商之道,悠悠的广告业务也是让他的疲累指数达到9.2,妖怪去做他的公务员了,却是嗜好不改,依旧每周东游西逛,收集邮票、古画、电话卡、磁卡、IC卡各种各样的卡,小胖也有自己的女朋友了,这还是他的初恋呢。老二考回大学继续读博,老大回到老家继续修炼…………
写到这里,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祝福你们!那段时光我会永远珍藏心中的。

Anthropocentrism

人类中心主义(anthropocentrism)是一个外来词。在哲学史上较早、较系统地明确论及“人类中心主义”的当属海德格尔。1946年秋,海德格尔在其《关于人道主义的通信》(Letter on Humanism)中明确宣称要“反对迄今为止的一切人类中心论”。其主要论点可概括为以下四点:(1)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就是人类中心论。“一切形而上学之特有的东西表现在:形而上学是‘人类中心的’。因此,任何人类中心论仍然是形而上学的。”(2)西方的“人论”早已变成该受批判的“人类中心论”了。在西方文化传统中,“人作为理性的动物到处围绕着自身旋转”,甚至可以认为从柏拉图到尼采的整个西方历史就是一部人类中心论史。故而,海德格尔明确指出:“人不是存在者的中心,人不是存在者的主宰,人是存在的看护者。”(3)“人类中心论”的产生意味着思想时代的终结。正是由于人类中心论的产生,存在被遗忘 、被遮蔽。(4)与“人类中心论”的对立绝不包含维护非人性的东西。人类中心论对理性的本质不加沉思,因为通过将某物视为价值(工具价值),“价值”就失去了它的存在合理性而遭到遗弃。因此,反对“人类中心论”只会使人更加人性,更加符合人之为人的本质。

两耳之间

天快亮了吧,虽然这是北方的秋天。
又是一个不眠的夜。如此清醒,乏力却不想睡。
那就喝杯咖啡吧。苦苦的,苦后的香甜却更令人回味。

记得罗大佑曾经说过,爱情和音乐不能并存的。
是的,摇滚虽然看似真实,确是不可多听的。爱情看似虚无缥缈,确是在坚实的基础上。
在这个世界上,真的,说不定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呢!
无奈的笑。

两耳之间,你在想什么?

在走向更伟大的真理的路上

1. “重要的不是著作,而是道路。”当海德格尔说这句话的时候,也许他想到的正是自亘古以来作为那价值与认识之“承载性”的大地。道——道路的隐喻是不言而自明的。人类在认识论上的尊严由于它过分的膨胀,由于人类作为万物之灵的“灵性”的不能逻辑自反,人的绽出(“站出”,standing out)于真理被湮没了。它日益沉溺于至深的“伟大”而不能自拔。

2. “人性是总体的标准。”还有,“真正的人性是真正的宗教的标准”——人道是每一种宗教的最低标准;“真正的宗教是真正人道的实现”——宗教是实现人性的最好先决条件。(汉斯•昆)可以说,这种所谓的“普世宗教”它仍然沦陷于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究其实,是将那至上的位格降格,将他与作为理智“单子”的人类(creation)相提并论,甚至在一种更隐蔽的意义上,其存在尚需作为人的核心的理智来“论证”他的合法性(合理性)。被理智知晓的东西并不是信仰之物。而这一点在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之前并不明了。可以说,“上帝问题”在哲学中的合法席位并不是一个问题。作为所有人的上帝,其无限的位格存在是真正的普适性和普世性的。

3. 位格信仰是整个圣经的核心。人类知识的临时性的隐蔽与形而上学互为因果。形而上学其本质本是超时间世界和趋向无时间世界。然而,不幸的是,它被人类的自以为是和傲慢无知所玷污。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以“人道主义”为自身旋转轴心的“形而上学”不能将那隐而不显的“无限”(“无限者”)显明。它将自身蜕变为孔德的实证科学。而归根到底,上帝并不是证明的对象,也不是所谓“直觉”和“智的直觉”的对象,甚至也不是谈论的对象。人与物的对象性关系只会将那最切近于人的远离于人。

4. 所以,从更深、最深的角度,在这场“一个人对一个人的战斗”中,只有祈祷才是对那不可言说的上帝的真正的言说。祈祷是本己神学的言说范式。护教者德尔图良的“惟其不可能,我才相信”应该被重新发现和更正。正是从对德尔图良的抛弃开始,基督教开启了它的堕落之途。“上帝之子被钉在十字架上,我不感到羞耻,因为人必须为之感到羞耻。上帝之子死了,这是完全可信的,因为这是荒谬的。他被埋葬又复活了,这一事实是确实的,因为它是不可能的。”

5 . “不要想,但要看。”在这场秘密的历险中,我们并不能祈求荣耀和永生。但上帝的慈恩终将降临。这样,
上帝啊,背离你 意味着倒下,走近你 意味着站起留在你的心中 意味着安全。上帝啊,离开你意味着死亡,回到你的身旁 意味着复生,留在你的怀抱中 意味着生命。 ——奥古斯

我看《2046》

每个人都有他的秘密。这秘密就是他这个人。

暗夜中浑黄的路灯。斑驳的墙。苍白寂寞的手指。浓得化不开的唇。压抑不住的激情。天真而绝望。

记忆或者记忆的结束。就是当下。无限可分的永恒。此刻你会觉得荒谬。

“爱情没有替代品。”

光在大质量客体处弯曲。I'm waiting for miracle.

但是祈祷也许是有害的。

crying.crying.crying.

我的清晨

拉开门
带上最合法的表情
不要看见别人
也藏好自己的心

天空阴阴沉沉
若有人再叫我的名
我不承认

般泥洹经(节)

世间无常,无有牢固,皆当离散,无常在者,心识所行,但为自欺,恩爱合会,其谁得久,天地须弥,尚有萌坏,况于人物,而欲长存,生死忧苦,可以厌矣。

沙漠

我累了
我只想坐下来
坐下来像一尊菩萨
有一颗石头的心
这该多好

该有多么好

阳光打在脸上
抽打万物生长的鞭子

最后一夜和第一日的献诗

姐姐 我醉了
我是醉了求你扶住我
象黑暗而仁慈的地母一般扶住我

求你 姐姐

姐姐 今夜你的黑头发

多象睡去的寂寞的黑夜
黑夜是神的伤口
你是我的伤口

岩石渗出第一滴血

姐姐 我会斩断最后一根桅杆
让黑暗回到黑暗永恒回到永恒
飘洋过海做一位铁石心肠的船长

匆匆诞生匆匆死亡的船长

3/12/2007

庄子——泰然任之

在 上古十二帝王时代,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心意自得。这是庄子理想的至治、至德之世——圣人治下的社会。“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 颠。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 物并。”其时,人对自然万物并没有进行强行的分判剖析,人与自然是内在一体的,因为圣人“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与天同德。人也并不将自己视作那惟一 的主体和万物的参照系,“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在这个时候,人们是崇尚自然、赞美天地的,“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自然孕 育万物,生生不息,自身呈现。人与周围世界是浑然一体的,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天道与人道、性与情是相互交织的。如《秋水》中的夔、蚿和蛇,尽管它们的境 况十分悬殊,但都各自依其本性而行,听由天机自张,不追究其所以然,如此,即合于天,即合于道。在这个时候,存在的真理一本万殊,无所不见,无所不在。

然而,这种至治之世自伏羲、黄帝时即有变化的征兆了,逮及三代,境状愈下。庄子说: “昔者黄帝始以仁义撄人之心,尧舜于是乎股无肱,胫无毛,以养天下之形,恶其五藏以为仁义,矜其血气以规法度。然犹有不胜也,尧于是放灌兜于崇山,投三苗 于三峗,流共工于幽都,此不胜天下也。夫施及三王而天下大骇矣。下有桀跖,上有曾史,而儒墨毕起。于是乎喜怒相疑,愚知相欺,善否相非,诞信相讥,而天下 衰矣。大德不同,而性命烂漫矣。天下好知,而百姓求竭矣。于是乎斤锯制焉,绳墨杀焉,椎凿决焉。天下脊脊大乱,罪在撄人之心。”

那么,如何拯救这淆乱的天下,使人重新回到源始的自然状态中去呢?庄子首先明确提出他的论纲:“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 其真。” 如此,天人不相分,认识论与存在的真理完全一而二,二而一。这样,那被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所掩埋着的天人合一的存在论才能发生出来(Ereignis),重 见光明,认识论与存在论各得其所,天下大治。“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去其机心,堕其聪明,才能去蔽(entbergen),才能发生 “更始源的真理(die ursprünglichere Wahrheit)”。因为真理的本质即在于自由(Freiheit),自由即是“让存在(Sein-lassen)”,让自然存在。所谓“存在”,实际 上即是那先于一切知识、先于主体与客体之分化的最原始的状态。如此,才有可能泰然任之,敞开胸怀获取和接纳世界的丰富的意义,使事物和世界在场于自身性和 自立之中。

总体上来说,庄子是主张以“天和”为美,以“知止”为德,也就是以“止”德排遣干扰,虚静心境,澄彻心源,从而与道冥和,与物同体,“与物有宜而莫知其 极”。庄子说:“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摘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 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

虽貌似激进的提议,却自有其内在合理性。因为所有这些都是有违于天然的自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附离不以胶漆,约束不以纆索。故天下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

从正面庄子也提出了其立论的根据,“吾所谓臧者,非仁义之谓也,臧于其德而已矣,吾所谓臧者,非所谓仁义之谓也,任其性命之情而已矣;吾所谓聪者,非谓其 闻彼也,自闻而已矣;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如此,天下将安其性命之情,自适其适,自得其得,自忘其忘。存在获得其本源性的天然权利, 重获澄明、明了。天下始得大治。

然而,尽管人们努力去思那最初之事,本己地体验技术的展现,但能否摄入那具有解放力量的要求之中,却是未知之数。人们无法预知转折是否会到来,无法预知是 否需要人的经验。有限性本就是人的生存的基本特征。不能知,也不必知。人的使命、人的本质就在于等待那天命本质的临现。因为“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 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天道与人道相去远矣”,而当今之世,“世丧道矣,道丧世矣,世与道交相丧也。道之人何由兴乎世,世亦何由兴乎道哉!” 庄子执着于他的形上本体思索,提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理想人生,然而,矛盾不可解,故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与世同波。“天下有道,则 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行不知所之,居不知所为,与物委蛇,而同其波。”此即“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天 地》中也有言:“三人行而一惑,所适者犹可致也,惑者少也。二人惑则劳而不至,惑者胜也。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问,不可得也。知其不可得也而强之,又 一惑也,故莫若释之而不推。不推,谁其比忧。”庄子在此自喻为“厉之人”,感慨之沉痛深切,可想而知。其技术之忧思,得到的是一个无结果的结果。然思本身 即是行动,为天命流行悉心准备。

个人的两极性与信仰的基础

关于个人的生存的两极性,也许我们可以列举很多很多:他的理性与非理性、可能性与现实性、超越的自由与对此的无能为力等等。他被对自身及世界的“认识”所困扰。此在(Dasein)Da-正是在对存在的缠绕中将存在(Sein)显明。反过来,则这是任何道德体系化之先的一个问题——不能不接受人类的处境又不能无条件的接受它的这样一个窘境。

2. 无 条件的接受人类处境的诱惑:这种处境实质上是与肉体结合又深陷于物质性的宇宙之中的精神的处境。犬儒主义中的“人”不折不扣是一种“无用的激情”。他将自 己委身于他的天命。他将自己的绝望的虔诚不知献给谁。在这样的生存状态和道德倾向中他“以梦自养”,成为自然的赘生物。轻扬上升的精神被碇泊在那“不光彩 的”肉身化过程之中。甚至对于末日“四事”他也可以借助这种态度而加以麻木不仁的对待。

3. 拒 不接受人类处境的诱惑:唯物主义者和“后有神论者”的“戡天”、“胜天”主张。注意这一点:对人类苦难的不屈不挠的反抗和对恶的诅咒是不能同对上帝的本真 的理解完全相容的,尽管那些虚伪的“神正论”也完全搞不懂善与恶的内在关联。在这种貌似积极的人生态度中,同样的,有着对世界的冷漠和对上帝的歪曲。

4. 出 路何在?也许任何人都会说,两极性生存的悖论的解决在于一个平衡的问题。然而,事情并非如此之简单。不错,在两极之间的摇摆确实是我们在世生存的真实情 状。但是简简单单的“中庸之道”并没有接触到问题实质之所在。在此,又一次被显明的是:在人的理智和上帝的奥秘之间有一条我们无法逾越的鸿沟。在此,又一 次被提出的问题是:“我们是否可以谈论那个……上帝?”拿撒勒的耶稣并不是由我们的贫瘠言词和虚构概念所能言明的。在我们被抛入这个世界之时,特别是,当 我们又被从中连根拔起的时候,一种变形的、最起码的反抗就显得是必须的了:生存是有意义的,或者我们必须使之看起来有意义。正是这样的一种信念使得人类或 借助于自己的逻辑(理性)遁入形而上学,或直面人性和神性。生命必需的价值以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得到满足。它们是以“先验平行论”所能概括的内容而并存的。 这即是信仰的基础。这即是上帝的现实性。

上帝——作为位格存在

“我们”应该明确两点:我们的应该和我们的不能够,并由此而敬仰上帝。其它一切都是儿戏。“上帝问题的意义首先在于,从对上帝的真实思考中极有可能接近日常的真实和日常的真实经验。”(奥特 《不可言说的言说》 北京三联书店,19页)

2. 首先,上帝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也是基督教宗教哲学的最主要论述主题。并且,作为所有人的上帝,他应该是所有的人类处境的有效言说,如果他是真实的话。

3. 尽 管理性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能力和哲学的灵魂,自护教者德尔图良的非理性神正论被历史的加以摈弃之后,基督教也走上了一条理性护教道路。然而,“上帝问题” 与其说是一个理智论证的问题,不如干脆说是一个态度或者倾向性的问题。因为所有的理智论证其中都暗含一个默认一个界定:上帝存在。并且,这种论证已经将上 帝降格、对象化,将其降为可以与人类相题并论的、毫无生气的理智“单子”。但是,他是信仰的对象。他是一个人的一辈子的人格历险。

环境危机的哲学根源

环境危机的哲学根源

A、传统自然观

B、理性的总体化、绝对理性主义

C、传统价值论

D、元话语、宏大叙事

E、基础主义、等级制的形而上学

F、人类中心主义(强)

G、技术本质(技术的价值负荷、技术的强制单向度表现)

环境哲学

1环境危机的表现(略)

2环境危机是一个全球问题

全球问题是涉及全世界、全人类的问题,是造成不良后果的问题,是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是全人类共同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是事关人类生死存亡的问题。

3、环境问题不仅仅是指生态环境的污染,它还包括资源短缺、人口膨胀、贫困问题、军备竞赛问题等等。“环境”,传统的定义是相对于中心事物、主体而言的一个专门术语。它可以再细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内环境三个部分。

环境哲学则 意味着传统哲学介入了环境问题。它和环境伦理学、生态学、自然哲学、人类学均有紧密的关联。它所研究的问题包罗广泛:动物权利与动物解放、人与自然的关 系、人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伦理共同体的边界问题、自然实体的价值问题、绿色宗教、绿色政治、绿色生活方式、环境正义、科学技术的本质、消费 主义等等。当然,一些社会思潮如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反战运动、反种族歧视与环境问题也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深入的理论探讨,截至目前,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了多种环境伦理学(环境哲学)学派,如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环境伦理学、大地伦理学、生物中心论环境伦理学、深层生态运动伦理学、宗教的环境伦理学、扩展共同体环境伦理学、价值论环境伦理学、政治生态伦理学、可持续发展伦理学、生物区域主义环境伦理学、生态女权主义伦理学、后现代主义环境伦理学等等。

但是,尽管环境哲学领域发展如此迅速,在其内部却有众多的分歧和争论,形成了多种流派和多种方法论,并且这些流派有许多尚未定型,时而创新变化,各流派之间也多有重叠和交叉。但其基本问题都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1)人对自然是否负有伦理责任?自然是否具有内在价值?人对自然的责任和义务是否不依赖于人类而存在?(2)如果承认人对自然的行为适合道德约束和道德限制,那么这种道德限制是什么?它怎样与传统伦理学相区分?它的具体准则、规范、标准是什么?(3)对技术的社会功能和指涉作用应做如何评价?技术与价值的关系如何?

根据对以上三个问题的回答,就可以对当前的各种环境哲学思潮各自的学术立场进行梳理。概括言之,有两大类:人本主义自然主义环境哲学。

人本主义环境哲学很明显地将道德价值的重心放在人类方面,从人类(当代人及后代子孙)的利益和价值出发建构其哲学框架,认为人类的本质决定了正是人, 高 于、优于其它一切动植物,由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对于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和进步密切相关,因此也需要对自然事物加以道德约束。但是这种关注并不是对自然事 物本身的关注,而是仅仅认为自然是被动消极的道德受体,只具有维持性价值、局部价值、工具价值,只有人类才是道德主体,这样就将自然仅仅作为人际伦理的中 介和工具而纳入伦理思考的范围。实际上它是传统伦理学的一个方向性的、量上的简单扩展和应用而已,其形而上学基础是一种等级制的、以人类为中心的“同心 圆”,最终目标是社会公正、最大多数成员的最大功利和最大的善。在哲学上可以定位为实利主义和实证主义。对于科学和技术,他们相信科学和社会进步能无限地 继续下去,一切问题最终通过技术、体制重构都能获得解决,只要充分深入地认识自然规律,更加明智、合理地使用自然资源,人类的不断进步终能实现。可持续发 展观其理论依据正是这样一种人本主义环境哲学。

自然主义环境哲学,它有可能将道德价值的重心放在非人类,如动物、生物上,这就是动物权利论(animal rights theory)和生物中心论(biocentrism),也有可能将道德价值的重心放在人与自然系统方面,这就是生态中心论(ecocentrism)。特别是生态中心论,是自然主义环境哲学中的一个代表性流派。它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体,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目的性的,自然没有等级差别,人类只是大自然“联邦”(commonwealth) 中的普通一员,突破了传统的主客二分、整体部分二分的认识论模式,对于诸如世界的结构、科学知识的确定性和真理性等问题也有与传统截然不同的看法,其形而 上学的基础是一种有机的整体主义范式,最终目标是一种统一、稳定、多样、和谐、平衡、民主的自维持系统。对于科学技术、理性权威有着与以前不同的思考。李 奥帕特的大地伦理学和阿恩·奈斯(Arne Naess)的深生态学(Deep Ecology)是其代表。

“自然”的历史

  1. 古希腊:在古希腊,自然是存在的另一个名字,存在被叫做Being,无蔽(Altheia真理),自然(Physis)等。哲学研究存在,因此,自然就是哲学的研究对象。 “Phisis”是古希腊最早对存在者的定义,自然不是作为动植物、人、石头等的存在者的整体,而是存在者的本性,即在场者的本性,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始基(arche)即本性。
  2. 中世纪:自然是创造物,区分于创造者。截然两分。世俗之城与上帝之城。世俗历史与圣史。
  3. 近代:自然有多种意义,黑格尔区分了物理的与精神的自然,这还是古希腊本性上的自然。近代独特的自然是对象世界,是作为人设立(生产)的对象。此对象是认识、研究、探讨的对象,还不是直接的物质生产的对象,是理性的对象。
  4. 现代:自然死了,没有自然,现代的思想是一种技术思想。技术的自然是生产和加工的原料和场所,是直接的可以利用和改造的物质对象,甚至还是可以征服的对象。科学哲学把哲学逻辑化,技术化。海德格尔则要用诗意的语言反对技术的语言。用沉思来反对计算性的思。
  5. 后现代:返回自然。但与卢梭的浪漫主义和老庄的家园不同,返回自然是多元主义的一种声音。

一个人的夜里

一个人的夜里
看窗帘随风一飘一动
总是让人无端的想起死亡 轮回 还有宿命
温柔沉静的死亡
未知的宿命
两种奇怪的力量在心底彼此纠缠 彼此厮杀
美好温馨的事物传统和黑暗狂暴的摇滚同时并存
爱情也许是有的吧 但是没有未来
不再期待
并且
绝望之为虚妄
正如希望相同

技术之思

技术的本质,在思想史上的维度是被忽略的一种。技术的基础,乃使我们日日生活于其中而不自觉。
技术对于今天的人们乃成为一种唯一的单向度的生活方式。它一日胜于一日的使我的生活一日胜于一日的逐步远离了自然,远离了生活本身。

是否我该放弃这恼人的代码?你岂看不见堆积如山的Code尸体。

真实被超真实屠戮。

奴隶要寻找他的主人。

而我,宁愿死在路上。

致死的痼疾

其实生活本身没得选择。也许所有青春的飞扬的梦幻、所有的轻狂、倔强、怀疑,到最后都得闷死。
我的时光正一点一滴溜走。
死亡无时不在。
最大的危险却无人理会。

是的,放弃一切,才有自由。

我却开始要过上这样一种生活:洗发水、沐浴露、皮箱、CD唱机、苹果机、源代码、洗衣机、冰箱、DC、DV、卡厅、迪厅、约会、叫醒及其他服务、度假、朝九晚五、VIP、IPOD,以及BLOG。

真是讽刺。

让我想起了Trainspotting.

“若要理智的活着,只能选择相爱。或者死亡。”

凌晨三点。
夜色迷茫。
有人在轻声呼唤我。

对于失眠者没有任何是安慰。
往事和诺言也是虚幻。
我为自己唱了一首天鹅之歌。

看到她的眼睛那一刹那我心里突然一片漆黑的空白。

是——这个时代最美丽的女人在哪里,这个时代的希望就在哪里。
只是我已没有机会。
一句“Good luck”幻化成恶魔的幻影。

我开始衰老。
看着手指寂寞的姿势
开始丧失语言。

面对这荒谬的世界——转身。